一、从巴菲特和索罗斯如何用杠杆讲起
正像坤鹏论之前所说,马无野草不肥,人无杠杆不富。
但杠杆绝对是双刃剑,杀人之刃锋利无比,十个用杠杆的,九个反被其伤。
玩转它的关键是,你首先自己得配得上它。
可以肯定的是,投资大师的成功都离不开杠杆的威力。
但是,当坤鹏论深入研究巴菲特和索罗斯如何运用杠杆时,深刻体会到了他们的不同。
索罗斯以两种方式使用杠杆,他会借钱投资,会使用像期货和远期合同这样的杠杆投资工具。
不过,他对杠杆的使用相当保守,很少超过1美元债务对1美元净资产的标准比率,再通俗些讲,比如你买房的话,如果贷款首付比例是50%,那就相当于这样的比率。
而巴菲特对杠杆的使用和他的任何特定投资行动都没有关系。
他也会时不时地借款,但前提是利率要非常非常低,在借款的时候,他可能还没有看到任何投资机会,只是为机会出现的那一天储存更多资金。
不过,巴菲特最具革新性的杠杆方式是保险“融资”。
这个也是很多朋友比较好奇和关心的,今天坤鹏论就用一文将它展现给大家。
二、巴菲特和国家雇员保险公司的缘分
巴菲特与保险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951年,他的学生时代。
1951年,他正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学习,对老师格雷厄姆担任主席的国家雇员保险公司(GEICO,盖可)相当感兴趣。
就在一个周六,巴菲特乘坐火车去拜访这家总部位于华盛顿市郊的保险公司。
不巧的是,当天公司休息,大门紧锁,貌似只有看门人在,本以为要败兴而归,结果幸运的是公司主管财务的副总裁洛里默·戴维森恰好在这天加班,于是,巴菲特就“贵公司如何提升获利能力?”、“它做生意的方法是什么?”、“和竞争对手相比,贵公司具有哪些优势?”、“对未来公司成长的展望?”等业务内容及保险公司的整体运作架构,和戴维森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访谈。
当时国家雇员保险公司的特色在于,实行完全摒除中间代理商制度,从而将节省的中间成本回馈给顾客的一种商业模式。
访谈结束后,巴菲特又进行了研究,他发现,该公司的毛利是保险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,赢利和利润都非常之高。
同时,他又咨询了一些保险业专家,但每个人都说,国家雇员保险公司的股价高估了,而这和巴菲特了解的事实完全相反。
那时候,格雷厄姆总喜欢说:“你既没有对也没有错,因为别人本来就不赞同你。”选择股票靠的不是人们的突发奇想,而是事实。
正是格雷厄姆的这些话,使得巴菲特还是坚信眼见为实,坚信国家雇员保险公司值得投资。
1951年,他分四次买进该公司的股票,总共持有350股,成本为10282美元,这笔钱占了巴菲特当时身家的50%以上。
1952年,巴菲特以15259美元出清。
看似赚了笔钱的巴菲特事后深深后悔,因为20年后,他所卖的股票价值1300万美元。
推荐阅读:旗龙网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